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朱汉云(水墨)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动态】【思考系列】代价

2021-12-22 13:45:06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朱汉云 
A-A+

  文章来源:朱汉云ART微信公众号

  扫码关注朱汉云ART微信公众号

Aaffg2AhNDoSIp8M3dx4Eg9wQjobG3mOnb2Wi6bo.jpg

​  壹

  满清入关的时候,发现汉人的妇女都缠着小脚,很不理解,觉得这个陋习有必要改正,于是推广放足,却遭到汉人的强烈抵制,尤其是做母亲的,坚决不同意,誓死捍卫自家女儿缠足的权利,大清的统治者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,看看这帮愚民实在无可救药,索性不管由他去好了,所以一直到民国,大多数汉人妇女都保留着裹足的传统。 曾在书上看过一则趣事: 有外国使臣见大清皇帝,当面指摘大清帝国的愚昧落后,尤其是太监制度,简直是摧残人性。皇上闻言沉默不语。这时旁边的太监急了:不许诽谤我大清王朝,做太监是奴才们的荣幸,我们心甘情愿,我们过得好着呢!

  贰

  六七十年代,在我老家的农村,生活极其贫困,大多数人家一年也吃不上一回肉,因为穷,村里的光棍特别多,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媳妇。 村里有一户人家,有四个儿子,老实巴脚的,都没念过几天书,才貌也很一般,并无出众之处,但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,这四个儿子都顺利娶到了媳妇。

  令村里人好生羡慕。

  很多年之后,这户人家娶上儿媳妇的秘密才被村里人知晓。 其实,这家人和其他人家穷得并无二致,唯一不同的是:他们家墙上常年累月挂一块煮熟的猪肉皮,家里所有人,无论大人小孩,出门之前,都要用肉皮在嘴巴上擦一下。

  那时候小孩子在一起玩耍,相互之间自然会询问:今天吃了什么饭?

  这家的孩子早被家长交代好了:如果有人问,一定要跟别人说刚刚吃过肉。 从小孩子泛着油光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,让村里所有人都确信:这家过得是每天都能吃上肉的好生活。 就这样,陆续有四个好姑娘进了他们家,做了他们家的儿媳妇。

  叁

  我猜想,第一个嫁到这户人家的媳妇,应该很快就知道他们家的生活水平了,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,进了门,就成了一家人了,家丑不可外扬,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,每天吃糠咽菜,出门照例也要往嘴巴上擦一点猪油,装作一付生活美满富足的样子,与婆婆家的人一起,继续表演,直到老二的媳妇顺利娶进门,第二个儿媳妇的境况也一样,然后是第三个媳妇、第四个媳妇陆续被娶进家门,总算大功告成,这回全家可以用这块猪肉皮炖大白菜庆祝一下了。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,不仅不去反省,反而和做局者一起继续骗别人呢,比如那些被骗到传销窝点的人,他们原本也不是骗子,但是被传销组织洗脑后,不仅不知道去反省反抗,有的甚至沦为帮凶,全然把自己当成骗子的利益共同体,合伙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拉下水。有的被洗脑者直到被执法部门解救出来,还认为自己做得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情。 当然,如果从欺骗均衡原理来看,被骗者自身肯定也有原因,你身上如果具备某种容易被骗子利用的弱点,迟早会被骗,不在此处被骗,就在彼处被骗,不在今天被骗,就在明天被骗。

  肆

  书画圈的某些现象也很有意思。 被誉为“现代水墨之父”的刘国松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“革中锋的命”的口号,一度遭到台湾保守画家的集体声讨。当年吴冠中先生发表“笔墨等于零”的观点一经媒体断章取义的渲染,几乎一时间激起了“正统”书画家们的众怒,甚至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闻之也勃然大怒,大骂不止。

  想来可笑。 本来,“革中锋的命”也好,“笔墨等于零”也好,都是艺术家的创作观念罢了,艺术的发展总是求新求变,这本身没什么新鲜的,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艺术家基本上都懂。艺术的本质就是不断创造,不断颠覆,真正的艺术家大都经历浴火重生的过程,才能获得艺术创造力的解放和新生,实现艺术生命的自由表达。这些不过是艺术史正常的逻辑。至于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和高度,那要看个人的才气和时代机遇,但这个方向本身是不需要辩驳的。

  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些观念之争。我感兴趣的是:一种原本属于正常的艺术常识的观点,为什么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?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?

  人的成长过程,不仅是不断吸收营养的过程,也是不断排毒的过程,我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观念,有很多其实是有害的,因为我们受到长期洗脑,丧失了辨别能力而不自知,所以当我们听到不一样的观点时会觉得很刺耳,完全不能接受,这是由于个人的认知障碍造成的,一个人受到的洗脑时间越长,中毒越深,就越难以自拔。

  托利德定律把认知从低到高分为三层,第一,一元思维模式,其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,几乎听不进其他声音,和外界思维无法兼容也不能交流,又叫婴儿模式,特点是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,其他的都是错的;第二个层级,人的认知的中级阶段,即二元思维模式。这个阶段能够兼容两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人,具备基本的理性和共情,其表现是我不同意你,但是我尊重你。第三个层级,认知的多元思维模式,这个认知层级的人能够兼容外界所有的思想和观点,可以圆融吸收并随时提炼使用,外界所有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讲都是有益的,他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虚空的黑洞,虚极静笃,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消化着外界的信息,达到这一等级的人都属于上等认知。万物通达于心,圆融无碍,来去自由,通用无滞。

  伍

  为什么有的人明知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,也没有勇气放弃? 因为考虑到沉没成本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做错选择成本。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接收新观念?而年龄越大思想越容易保守? 那是因为,如果新观念和自己原有的认知有冲突,承认新观念是对的,就等于承认自己之前的选择是错的,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被否定了,之前投入的时间精力就白费了,沉没成本越大,越不愿意放弃。古人说“活到老、学到老”“朝闻道夕死可矣”,这种境界或许只对少数有形而上追求的人有效,对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。 还有一点可能的原因,是因为现实利益。 很多学术之争、观念之争,表面上似乎是文人相轻,是面子,实质是现实利益,是学术地位之争、话语权之争。

  知识的拥有也是一种权力,权力必然带来利益,艺术圈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和艺术市场关联的,所以,有些人拼命维护的,其实并不是所谓的正统或学术,而是不能明示他人的市场利益,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纵着很多人的选择。

  所以你会看到,大清灭亡一百多年了,很多人精神上的辫子并没有割掉。直到今天,仍然有很多书画家乐此不疲地生产早已过了气的庸俗书画,成千上万的传统书画家长期被愚昧文化洗脑,无数的垃圾字画流入市场,走进千家万户,形成一个洗脑的闭环和利益链条。这是导致大多数人在审美认知上呈现低幼化状态的重要原因。 无怪乎吴冠中先生感慨“美盲”比比皆是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.森说过这样一段话: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,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。有无数可怜的人,长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,而且是一种被扭曲、颠倒的信息,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。

  陆

 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神贴:

  太监为什么不希望大清灭亡?因为,如果大清亡了,他的J J就白割了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朱汉云(水墨)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